当前位置: 首页 > 成果展示 > 建构主义教学观对我国新课改的指导意义

建构主义教学观对我国新课改的指导意义

2010年06月02日 20:47:25 来源:甘肃省会宁县第二中学 访问量:1109

建构主义教学观对我国新课改的指导意义

 

甘肃会宁二中  赵洪涛 

 

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是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的。建构主义是由多个学派组成的,不同学派的视角、立场不同,使得建构主义内部多样而且混乱。教育中的建构主义有六种核心范式:社会建构主义、激进建构主义、社会建构论、信息加工建构主义、控制论系统观、对待中介行为的社会文化观点。长期以来,我国学生习惯于接受式教学,由教师将知识完整而直接的呈现出来,学生是存储知识的仓库,教与学,学习与实践是分离的。学生无法在学习中获得快乐,只是把学习作为一项任务、苦差事。培养的学生擅长机械记忆和背诵,并且有一定的思维定势。建构主义让学生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自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充满了对知识的渴望。这种思维培养学生的批判精神、怀疑精神和发散思维。一些西方学者的实验结果不仅表明建构主义学习者可以在不同的方式下取得的成绩最优,还表明了学习与情景关系密切,一旦适应一种学习模式,再想改变十分困难。所以,培养主动建构者要从基础教育阶段开始。建构主义教学观对教学过程中的学生、教师、情境创设提出了如下要求:

一、学生

1、学会当主人。建构性教学要求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人,这也是新课改之后出现的一大奇观。不少学校喊出了“以学生为本”、“服务学生”这类响亮的口号,教师对学生的限制也越来越少。在这种情况下,要教育学生学会做主人,要克服惰性,努力发现问题,在建构过程中取得快乐。同时,还要学会充分利用教师资源,最大程度发挥教师的导向作用,保证建构的可持续性。

2、思维转换。在建构性学习中,学生除了会受到自身已有思维的制约,还会受到身边环境,以及他人的影响,使思维转换夭折于腹中。为适应新课改教学的要求,学生要培养批判精神、怀疑精神,分析综合能力,变定向思维为发散思维。当然,这并不意味着背诵和记忆宝剑不再需要,一些结构性知识的学习还是要靠传统的方法(如语文和英语中的某些知识),用建构的方法学习结构性知识,反而会使事倍功半。

二、教师

1、教师角色的转换。建构性学习要求教师由主体变为主导,但这并不意味着教师的责任减少,他们的压力反而增大了。教师首先要学会鼓励学生。要积极鼓励在建构中暂时遇到小挫折而灰心丧气的学生,引导他们找到问题的症结所在,重新明确建构的方向。也要对顺利建构知识的学生予以鼓励,对于他们暂时完成的工作进行肯定,更要积极引导他们进行下一个建构。其次,教师的角色类似于一名导演。他不完全参与教学活动,但他却对整个过程了如指掌,安排活动的节奏,及时调整建构的方向。教师还是一个创造者,根据学习的内容,设计逼真的情境供学生建构。当学生得到错误的结论时,教师还要重新创设相应的外部情境,使学生自我纠正,获得知识,而不是通过传统的反复的强化训练。

2、深厚的知识背景。新一轮课程改从某种程度上讲,强迫教师向“专家型”方向发展。建构性教学需要教师拥有广泛而深厚的背景知识,这样才能驾驭未知的建构过程,应对建构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各样的问题。这里的知识除了专业知识,还包括教学方法、教育学理论和心理学知识等等,我国在师范生教育方面往往对这些方面的培养不够十分重视,教师对教育学和心理学知识的贫乏,直接导致了新课改人性化的缺失,人文色彩的淡薄。

当然,教师拥有深厚的知识背景,并不是说教学必须是多学科融合。比如语文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中国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但有的教师认为新课改就是增加学生的兴趣,把语文课教成了音乐课、自然课、数学课……语文课的语文性不强,显示了教师对新课改的不深入了解。但报刊杂志上常见这方面的报道,还把它当作模范,可见整个社会对新课改一知半解。

3、选择正确的教学艺术。新课改之前,讲述法是众多教师常用的也是最有效的教学方法,教学的目的就是为考试服务。新课改强调学生的自主建构,完全采用讲述法是与建构主义教学法相矛盾的。教师要依据不同的教学内容,确定不同的教学目的,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恰当运用各种教学辅助手段,保证建构的效度。运用自己的教学艺术,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三、情境创设

在建构性教学中,难以创设情境不是借口。目前新课改遇到的障碍之一就是创设情境。农村学校声称受到教学经费和教学设备的限制,无法提供教学情境;城市学校认为有升学的压力,没有足够的时间提供教学情境。建构性教学只能是空架子。这些借口使新课改面临种种实施上的困难。在消除这些片面认识,积极利用现有条件,给学生学习创设情境的同时,还要认识到,按照建构主义观点,情境不光指真实情境,还可以创造概念情境,即虚拟的不真实的情境。一味地把创设情境难作为借口,实质反映了教育者知识的贫乏、思维的狭隘。所以积极开展继续教育,努力提高教师素质,是新课改的当务之急。

总之,新一轮课程改革实施已经有一段时间了,作为新的事物,新课改势必会遭到保守者的抨击和贬低,但从长远的角度来看,从国外的经验来看,基于建构主义的新课程改革,最终受益的是全体学生、教师和整个社会。所以我们要有正确的认识,争取把这一轮课程改革深入开展下去,而不是像以前的几次课程改革,像一阵风一样刮过,留下的痕迹不多。

该文发表于《教育革新》2007年第6

编辑:李晟
评论区
发表评论

评论仅供会员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校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搜索框
教育部 中国现代教育网 不良信息 垃圾信息 网警110
郑重声明:本站全部内容均由本单位发布,本单位拥有全部运营和管理权,任何非本单位用户禁止注册。本站为教育公益服务站点,禁止将本站内容用于一切商业用途;如有任何内容侵权问题请务必联系本站站长,我们基于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严格履行【通知—删除】义务。本单位一级域名因备案流程等原因,当前临时借用网校二级域名访问,使用此二级域名与本单位官网权属关系及运营管理权无关。甘肃省会宁县第二中学 特此声明。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经营许可证 ICP证 京ICP备13002626号-8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2087
联系地址:甘肃省会宁县会师镇文星街21号
北京网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支持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