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师频道 > 又是一年高考时

又是一年高考时

2018年06月07日 18:19:57 访问量:1493

我终于跌跌撞撞考入西北师范大学。如果没有像曹老师等这么敬业的好老师,我断断考不上他经常调侃所说的“太学”。是他们改变了我的命运!

我感谢他们!不然,如今的我,很可能就是在会宁的一个山沟沟里劈柴、喂马、三四个孩子父亲的农夫。


—任重

如今,高考已司空见惯。尽管舆论对高考有各种诟病,但高考改变了无数人的命运是不容置疑的事实。

上世纪七十年代末,随着改革开放,恢复了高考制度。这一政策打通了农村与城市户籍之间固有的不可逾越的界限,为农家子弟架设了一座通往外界的桥梁。毫不否认,我们这代人能够跳出农门,跨入一种全新的生活环境,正是得益于这一制度的实施。

由于严重偏科,我连续两年高考失利。极度沮丧之下,我听取了原班主任沈老师的建议,辗转到会宁二中去补习。据说会宁二中的数学老师比较强,正好可以补我的短板。就这样,拖着疲惫的身心,怀着极度抑郁的心情,我加入到了会宁二中补习生的行列,再次复习冲刺高考。虽时过境迁多年,但许多往事仍然记忆犹新。

那时候,对我们而言,如果不想当一辈子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除了考大学没有别的选择。因而,学生们拼命地学、“开夜车”是常有的事。虽然学校强化管理,每天下晚自习后统一熄灯,教室一律上锁,但同学们还是会私下从管理教室的班干部那里弄来钥匙,几个人合伙重新配上一把。没有电灯,我们节衣缩食从商店里购来煤油,用墨水瓶制作成小煤油灯,在昏黄的油灯下学习。这种灯,一是极费眼睛,很伤视力;二是煤油燃烧不充分冒出的黑烟会把大家的鼻腔熏黑。班主任杨老师因班里的学生总“开夜车”而患上了失眠症。他是个很负责任的老师,他的工作不是怎样将我们这群“不要命”的学生赶进教室,而是怎样设法把我们赶出教室,好让大家劳逸结合。杨老师常常半夜从梦中惊醒,会披上衣服到教室查看是否又有学生“开夜车”。从他的宿舍到我们教室很有一段距离,但为了学生,他从来不辞辛劳。快到教室,他果然发现又有昏暗的灯光从窗户里透出。他又气又心疼:气的是学生们不听劝告,偷“开夜车”学习;心疼的是自己的学生长期这样下去会搞坏视力,搞垮身体。

有的同学家境贫寒,常常饿着肚子学习。“开夜车”时实在饥饿难忍,就抽上几口从家里或同学那里搞到的劣质旱烟。一旦被杨老师逮住,就会挨一顿批评。其实,杨老师也知道这是当时学生们为解决肚子饿,所想的一种无可奈何的法子。只是,劣质旱烟抽多了对身体毫无好处,他不能不管。有的同学买不起煤油,就在晚上教室熄灯后,转到老师宿舍外借着玻璃窗透出的灯光读书。有的老师全家住一间宿舍,老师夫妇听见学生在窗外读书,即使到了全家睡觉的时间,也不忍关灯,怕惊动学生而伤其自尊。有时,实在太晚了,老师会轻轻拉开门说:同学,早点休息去,身体要紧,明天还得上课呢!有位老校长看到学生们如此“开夜车”用功,无比感慨地说:你们都是祖国的人才呀,千万不能这样搞垮身体!

有一天冬季晨跑,天刚蒙蒙亮,我和平日一样跟在班级的队列里,一阵剧烈的跑步之后,我感到体力明显不支,浑身冒虚汗。坚持做完操,当全校学生列队听教导主任训诫讲话时,站在队列前排的我,突然眼前一黑,之后什么也不知道了。等苏醒过来时,发现同学们已把我抬回了宿舍,躺在床板上。那时,不时会有像我这样晕倒的学生。一是由于常年住校吃不好、吃不饱,营养不良;二是因学习负担太重,经常“开夜车”,得不到很好的休息,精力、体力严重透支。

在农村,端午节是除春节之外的大节之一,也是这年高考前的一个农历节日。学校为了给我们这些住校生改善生活,端午节做了凉面,但限量供应。食堂的大师傅先是把用机器压好的面条煮熟,然后捞于案板上用板刷刷上一些清油,抖开晾凉,再撒上少量的韭菜花。在那个年代,这是何等的美味!家住附近的同学回家过节去了,县城周边有亲戚的同学也趁过节去了亲戚家改善生活,只有像我一样离家太远的学生留在了学校。外出的同学就把他们的一份凉面转让给了我们这些“留守人员”。记得有个马姓同学,个头很小,用黄色的搪瓷脸盆一次性打了三份凉面,吃完后撑得起不来,只好好长时间在床铺上半躺着。因为平时缺少油水,吃杂粮居多,加之吃不饱,终于逮住了一次可以吃饱的机会,就这样一下子吃多了,险些撑出事来。端午节的凉面吃过,高考日益临近。

高考前一天,全县考生都云集于会宁县城。这天下午,狂风大作,雷鸣电闪,一场阵雨瓢泼而下。当地有些老人调侃说:要出人才呢,老天爷也跟着发威!一会儿,雨过天晴,空气清新,地上处处都是积水。此时,我们数学老师曹虎手提一块小黑板,面带他标志性的微笑,说着一口京兰腔,夹杂着会宁当地的一些方言土语,来到我们的大通铺宿舍。进门后不管三七二十一,拿起我们正在做饭的菜刀和一根筷子,照着宿舍墙壁,钉了进去,将小黑板挂将起来。他说:昨晚上我突然想,有一道立体几何题得给你们讲一下,王老师(他爱人)劝我说再别讲了,学生们都已放假,正休整准备明天应对高考呢,你别去打扰他们。但我想了想,这道题比较重要,还是到宿舍给你们讲一下,能有多少人就听多少人。附近几个宿舍的同学闻讯也挤了进来,同来的还有借宿的从其他乡中学来县城应试的考生。

就这样,曹老师匆匆讲了一道立体几何题,这道证明题总共三步,还要做一条辅助线。前两步比较简单,第三步很难,我没怎么听懂。哎呀,没想到,第二天考数学,竟然真有这道题!只考了前两步,连字母顺序都没变,好像是10分。这无疑是我的救命稻草,我激动不已。要知道高考之际如此轻松赚来10分是什么概念!何况,数学成绩一直是拉我后腿的短板。前一天在宿舍听了曹老师讲题的同学,都如我一样,感激涕零。考毕,有同学当着曹老师的面承诺要给他挂匾致谢,曹老师不无调侃地说:你们考好就行,挂什么匾!前两年高考我也押准了数学考试题,县上管文教的县长说要给我奖励一台彩电呢,至今“一个老鼠没尾巴”(会宁土话:不见影子)呢!我们大家随着他的调侃开心地笑了。曹老师对高考数学题的类型烂熟于心,听往届学生传闻,前几年曹老师确实抓准过高考原题,他的学生出考场后直喊“曹老师万岁”呢!

高考期间,我们这些离家远的学生,只能继续吃住在学校。高考几日,由于全县考生聚集,会宁二中平时给学生烧的开水很快就被考生抢完了,不要说喝开水,就连凉水都供应不上。没办法,我们几个要好的同学只能相约用细麻绳拴上平时用的搪瓷缸子,从教师家属院的窖里偷凉水就炒面吃。高考前一天晚上,很多同学在宿舍再也呆不下去,大家分头找同学、找朋友转街玩耍,调整心情,释放压力。我去了县委工作的一个熟人那里去交际。以前的班主任沈老师发现后提醒我:高考期间,你还有心思搞交际?!言语间不无赞赏我举重若轻的“洒脱”。实际上,我也不过是在想方设法排解压力而已。

这年,我们班的数学高考平均成绩据说是83分,我考了58分,是我参加高考以来最好的数学成绩。我终于跌跌撞撞考入西北师范大学。

如果没有像曹老师等这么敬业的好老师,我断断考不上他经常调侃所说的“太学”。是他们改变了我的命运!我感谢他们!不然,如今的我,很可能就是在会宁的一个山沟沟里劈柴、喂马、三四个孩子父亲的农夫。


编辑:若曦

作者简介

任重:祖籍甘肃秦安,出生地甘肃会宁,毕业于西北师范大学,现供职于兰州财经大学。甘肃省作家协会会员、《甘肃日报》特约撰稿人、高级工程师、高级职业指导师、副研究员。

甘肃省作家协会会员、《甘肃日报》特约撰稿人、高级工程师、高级职业指导师、副研究员。

编辑:信息中心
评论区
发表评论

评论仅供会员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校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搜索框
教育部 中国现代教育网 不良信息 垃圾信息 网警110
郑重声明:本站全部内容均由本单位发布,本单位拥有全部运营和管理权,任何非本单位用户禁止注册。本站为教育公益服务站点,禁止将本站内容用于一切商业用途;如有任何内容侵权问题请务必联系本站站长,我们基于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严格履行【通知—删除】义务。本单位一级域名因备案流程等原因,当前临时借用网校二级域名访问,使用此二级域名与本单位官网权属关系及运营管理权无关。甘肃省会宁县第二中学 特此声明。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经营许可证 ICP证 京ICP备13002626号-8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2087
联系地址:甘肃省会宁县会师镇文星街21号
北京网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支持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